在“人道主义”这件事上,没多少科技比它做得更好
在“人道主义”这件事上,没多少科技比它做得更好
媒体报道
2015-05-13 04:28
3515
官方新闻
媒体报道
2015-05-13 04:28
在“人道主义”这件事上,没多少科技比它做得更好

2010 年,海地地震,32 万人丧生,120 万人无家可归; 2015 年,邻国尼泊尔里氏 8.1 级大地震,截止目前已发现 7056 人死亡,14123 人受伤。突发性灾害接二连三发生,在世界各地大肆破坏。而在地震、飓风、海啸这种时常发生、无法预测的灾难面前,我们能够做的,以及首先要做好的事情就是进行更好的救援,让整个社会系统更加具有恢复力。但在人道主义救援工作中,没多少科技比无人机做得更好!在这个防灾减灾周,我们来看看无人机为人道主义带来的改变!

1.jpg

先来看国外,无人机何时站在了救灾前线?据资料显示,1996年,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在美国蒙大拿州演示了“火鸟”无人机侦察火情,这可能是最早运用无人机进行灾情实时监测的做法。之后,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和林业局于在加州使用“牵牛星”进行了森林火灾侦察。“牵牛星”无人机在火灾上空围绕直径40英里的圆弧路径飞行,使用NASA艾姆斯研究中心提供的红外扫描器查明了主要火灾点,并将这些数据发送给地面站。

2007年,当诺埃尔飓风袭击了巴哈马群岛之后,美国立即调用无人机进行实时监测。该无人机在风暴环境中飞行了7个多小时,最低时飞行到300英尺的海面上空搜集数据,并将数据传回了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局位于佛罗里达州迈阿密的国家飓风中心。当然,除了实时监测,在灾后搜索方面无人机也能发挥巨大作用。2005年,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的研究人员用他们的小型无人机在“卡特里娜”飓风袭击后寻找生还者。

回到灾害频发的国内,7年前,南方一场罕见的冰冻灾害给我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一课,让人们意识到无人机的力量可以让救援进展更迅速。也是在2008年1月,南方冰冻灾害发生时,中国民政系统第一次把无人机运用到救灾抢险行动中。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无人机再次成为救灾行动中的“一员”,深入北川县进行拍摄,并实时向国家减灾中心传回图片,为民政部制定救灾方案提供依据,这是我国民政系统第二次将无人机运用到抗灾救灾中。

这些例子仅是沧海一粟。事实上,最近的尼泊尔地震以及之前的云南鲁甸和西藏地震等很多灾害中,几乎都能看到无人机的身影,而无人机在抗灾救灾中的作用也非常突出:提升抗震救灾的工作效率,从而尽量挽回由于灾害造成的损失。

无人机在救灾中可承担的任务

在第一环节的救灾过程中,我们往往面临恢复信息流、物流秩序,让社会上各种力量可以逐步投射到灾区的难题,而无人机可以为这些问题提供快捷的解决方案。它既能第一时间传回灾区信息,使人们及时了解灾区的现状,以及救援工作每时每刻的进展,也能向灾区运输紧急物资

2.jpg

除此之外,无人机在救灾中可承担的任务还有很多:为灾区紧急绘制数字地图;搭建暂时的通信网络;帮助灾区架设电线;搜寻生还者,以及帮助了解环境情况,如定位附近灾民、为疏散人员寻找进入和退出路线等。同时,还能勘探灾情,预防次生灾害,如使用无人机在地震受灾区域勘察灾情,勘探断裂带的真实位置,对评估灾情和预防次生灾害也有着重要作用。总结起来,目前无人机在抗击灾害中起三种作用:即对灾情实时监测、在灾后进行搜索救援和灾后的灾情评估。

 本专栏内容由极飞科技撰写编辑,未经授权,请勿转载。